1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扩大有效投资;决定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进一步降低患者医药负担。
会议还指出,近年来,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改革不断推进,用市场化机制有效挤压了医药价格虚高,截至去年底累计节约医保和患者支出2600亿元,同时也促进了医药企业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产品研发、提高质量上。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常态化开展药品和高值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扩大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对群众关注的骨科耗材、药物球囊、种植牙等分别在国家和省级层面开展集采。
这是国家层面首次明确种植牙全国集采。在此之前,各地已经有了一些种植牙的调研、收集数据的工作,但真正开展集采依然面临根本问题:绝大部分种植牙不是医保报销品种。一旦种植牙开展集采,按照此前全国集采的经验,其降价幅度有望达到60%~90%,相关的企业和民营连锁机构都将遭受冲击。
· 种植牙集采降幅或在70% 种牙整体花费能降多少?
长久以来,人民群众对于口腔治疗负担重就有着深深的印象,“看牙贵”“牙科暴利”...等声音一直存在。数据显示,一颗种植牙的价格大概在6000元~20000元之间。如果是全口牙种植,花费更是高昂。
资料显示,种植牙是治疗牙齿缺失效果最持久的解决方案。缺牙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活动义齿(安装假牙)、固定义齿(烤瓷牙)、种植牙。前两者或多或少会造成对两边正常牙齿的损伤,以及牙龈不受力导致萎缩,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不可持续性。
种植牙由于对两边牙齿损害最小,咀嚼力最佳,使用寿命也较长。种植牙由种植体、基台、牙冠组成。种植牙手术周期可长达半年,手术前医生先对口腔进行检查,包括口腔CT以及口腔内图片等,然后制作口腔模型和决定手术方案。手术中利用微创技术切开牙龈露出牙骨窗,将牙槽骨打孔,植入种植体充当人工牙根,利用仿生技术和牙组织融合,安装愈合帽。几个月后牙组织和种植体结合,牙基稳固,取下愈合帽,安装基台、牙冠。
不过,种植牙手术价格高,患者支付的耗材费用只占其中一部分,此前也有不少业内人士分析称,种植牙集采也难以大幅度拉低种植牙手术的价格。若一场种植牙手术费用在2万,其中1万是种植耗材费用,倘若集采降至3000元,但是还有1万是别的费用。例如种植牙的植入术四五千左右,还有种植牙体的设计等费用。
传统观点认为,种植牙支付的费用中25%为诊疗费,75%为耗材费,其中16%为修复材料,59%为种植牙系统(种植体40%、基台7%、人工牙冠12%)。
国海证券调研中指出,种植牙产业链跨度大,下游医院端费用占比大。实际上消费者支付钱更多流入了口腔医院(用于支付医师费用,市场推广费用,购买医疗设备、口腔医院盈利等),耗材费用实际占较低。经测算,消费者支付端看,种植体占比预计在10.4%,修复材料占比9.6%,牙冠占比3.5%。
种植牙产业链
·万物皆可集采, 消费医疗行业将走向何处?
众所周知,消费医疗一直是资本热衷押注的领域。
核心逻辑在于,消费医疗主要是TO C的商业模式,大多产品都是医保之外的品种,比如医美产品、OK镜、保健品等。这使得消费医疗的毛利处于医疗行业的前列,市场化程度更高
但此次国家层面首次提出对种植牙开展集采,也预示着集采向消费医疗迈进一步。那是否意味着,一直被资本视作香饽饽的消费医疗赛道未来在投资上也遭遇估值错杀?
“我认为政策的逻辑不是针对消费医疗,而是民生问题。种植牙价格过高,需求量又大,在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的现在,越来越受社会关注,集采是回应民生关切的一次举措。”一位行业资深人士表示,“前几年政策制定方有去研究过隐形正畸,后来发现其市场份额70%以上都在民营医院,消费也主要以20到30岁的年轻人为主,所以就没有继续深入了。未来如果有大量的人群需要牙齿矫正,且影响了生活品质,那集采大概率就会介入进来。”
从这点看,消费医疗仍将持续火热。多个行业人士认为,种植牙的市场普及越高,越能对市场有好的教育,也更能让消费者注重口腔预防与牙周维护的重要性。这其实反而能带动口腔行业的发展,比如口腔护理、儿童口腔等新兴消费医疗赛道。 面对“一切都有可能集采”的局面,不难看出相对低端的产品应积极参加集采以扩充市场份额;高端产品则要在质量上胜出竞争对手,满足高端消费群体需求,也不失为一大战略方向。
从这点看,尽管留给种植牙暴利的时间不多了,但这正契合了国家带量采购常态化的初衷,让患者真正受益。在这个过程中,勇于抓住时代机遇的企业,也势必迎来发展的黄金期。
—THE END—